2024年人工智能大模型教育应用高端论坛暨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      2024-12-31     |     阅读数:

2024年12月28日,由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师范大学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智能教育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2024年人工智能大模型教育应用高端论坛暨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在河南师范大学顺利召开。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蔡建东教授、郝兆杰教授、王慧君教授、赵慧臣教授、张炳林教授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等30余人参加本次年会。

蔡建东理事长代表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致辞,他强调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之一,正在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形态与未来。年会以“人工智能大模型教育应用”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该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最新进展、应用案例、挑战与机遇,并推动教育创新、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希望本次年会能为广大同仁搭建了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平台,让大家共聚一堂,分享人工智能研究成果,交流实践应用经验,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河南教育中的融合应用。

年会策划了特邀报告、专题报告、圆桌论坛等环节。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南大学的陈明选作了题为《面向未来的智慧》的学术报告;北京师范大学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科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的董艳作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促进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学术报告;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的张屹作了题为《AI赋翼,智变研途:解锁科学研究新模式》的学术报告。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郝兆杰主持了张屹教授的特邀报告。杨晓彤博士在专题报告环节作了题为“教育游戏中的学习支持研究”的专题报告,她围绕教育游戏中的有效学习支持、学习支持策略及学习支持效果等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赵慧臣主持了圆桌论坛,张炳林作为学部代表参加了圆桌论坛。圆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教育专业人员的研究方向、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激烈探讨。闭幕式上蔡建东理事长对会议作了总结发言,他强调要通过本次会议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技术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术研究产生的深远影响;要看到人工智能给我们教育带来红利,同时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其在未来发展中带来的挑战与伦理问题,最后呼吁同仁们要携手共进,共同促进了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此次会议为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教育技术师生提供了一个高端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会议学术报告与分享交流,参会师生更加明晰了大模型、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价值与意义,深刻领悟到其对教育的深刻变革与影响。